-
試論土壤調查、土地類型與耕地評價
民以食為天,食以地為源。土壤資源是人類可利用的最基本的自然資源,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。我國各部門雖然開展了各類與耕地相關的評價工作,形成了極具我國特色的耕地質量等別評定成果。受制于陳舊、精度不高的土壤普查成果,停留在國家和地區層面的、體系和成果不完整的土地類型研究,使得我國的土地管理,尤其是耕地質量評定成果精度不高,無法適應現代農業精準管理需要。在此背景下,有必要述評我國土地評價發展脈絡及土壤調查
2022-03-10 中緯 108
-
2021年國內十大土地科學問題研究進展
2021年國內土地科學研究聚焦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,取得一系列進展。在建黨百年的歷史性時間節點上,學者們梳理總結了黨領導下的百年土地制度變遷的歷史邏輯和經驗,在新的起點上,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、自然資源產權體系改革、宅基地“三權分置”改革、土地發展權配置等土地制度建設是關注重點;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下,農地產權制度改革與規模經營、耕地資源長效保護、鄉村空間治理等問題是持
2022-03-10 中緯 97
-
耕地保護的本質是保護耕地的產能
我國耕地的重心正由“濕熱”的東南向“溫干”的西北轉移,耕地“非農化”較難遏制,耕地“非糧化”趨勢增強。面對耕地保護的新老問題,有必要討論耕地保護的本質是什么,如何保證全面小康社會的糧食安全。耕地產能決定于耕地的數量、質量和生產投入耕地的農產品生產能力(簡稱耕地產能),既取決于支持農作物生長的環境要素,即氣候、地形、土壤;也取決于農業生產投入,這種投入既包括人類進行灌溉、排水、道路以及田塊平整等農田
2022-03-09 中緯 65
-
耕地保護制度與政策的演進及其邏輯
耕地是一種珍貴的自然資源,關乎人的生存和發展,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保證、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要素。同時,耕地也是一種獨特的生態系統,是生態建設的空間要素之一。改革開放以來,我國建立了以耕地保護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,并契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,針對耕地保護、利用、管理存在的問題,不斷調整完善具體政策措施,取得了顯著成效。正是耕地保護,讓我們兜住了吃飯的底線,保障了農業
2022-03-09 中緯 107